全力构建城市功能升级新格局——
交通重点工程加速推动内联外畅

春回大地,万物竞发。新的一年,全市交通工程项目火热施工——
东兴高速一标段综合枢纽施工处,浇筑完成的墩柱林立于晨光中绵延向远,几名工人在墩柱顶上忙碌,盖梁浇筑稳步推进。连通市区与西溪景区的景苑桥和红兰桥在风和日丽中快速推进工程进度。

景苑桥主体工程已完工,以别致造型跨立于串场河上,景观与通行效用兼具。在红兰桥施工现场,工人起早贪黑,力促最后一跨桥拱焊接尽快完成,实现3月中旬全桥顶推跨河的目标。

完善交通路网骨架,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现代化品质城市提供厚实的要素支撑,是历届市委、市政府谋大局、促发展的先行棋。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加快交通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交通+产业”“交通+乡村振兴”“交通+美丽乡村”等项目造福城乡。交通网络建密、拉长、建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顺畅向远。

2021年7月,随着229省道双向贯通,东台重点实施的“五大重点”交通工程完美收官。344国道通衢大道向东,黄海森林、世遗湿地条子泥、巴斗小镇等声名远扬,旅游公路一号线、海堤路等路好景优的道路串景成线,游客畅游,探寻长寿之乡绿色发展之路的长远大计。气势恢宏的海陵大桥横跨泰东河、串场河,打破城市向南发展的阻隔,一建成即成城市交通新地标及网红打卡地,如今其周围高楼耸立,吃喝玩乐购一体的完善商圈强势发展。盐通高铁是百万东台人接轨上海、奋勇向外的载体,新的高铁站以舒适的环境、周到的服务温暖了千万游客的旅途。如火如荼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全景已经彰显,9月底正式运营,将实现高铁、公路客运、城乡公交、出租出行“零换乘”。

“五大重点”交通工程只是交通“战绩”的缩影。近年来,我市新建一级公路120多公里,新建、改建二、三级公路400多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近900公里。创成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旅游公路一号线荣获交通部2021年度“我家门前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获省“美丽农村路”样板路。去年,东兴高速、红兰桥、景苑桥等水陆重大交通工程按时序推进,农村公路、旅游景观公路、安防提升工程等城乡惠民促发展工程有条不紊实施,交通运输事业在平凡中出彩,“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获得省级城乡一体化示范和农村物流达标县市,610省道二期、344国道东段被省评定为优良工程,海陵路南延获得省交通厅和交通运输部优质工程评选。
新的一年,站在新的起点,迎接新的挑战。市委市政府谋定而动,奋蹄扬鞭。年初召开两会,新一年发展蓝图徐徐展开。春节过后,召开工业强市暨招商出征大会、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暨城建交通推进大会,出台《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布局,落实落细工作责任,工业强市战略目标更加突显,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路径更加明确。全市昂扬在激情奋战、拼搏实干、争先创优、勇当排头兵的氛围中。
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交通作为加快发展、提升民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更大力度推动交通跨越发展,加快构建沈海、东兴、临海、东如高速“一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加快构建盐通沪高铁、沿海东台泰州城际支线、如通苏湖北延、新长铁路“一横三纵”轨道交通网;重抓绿色公路、航道、港口建设,加快形成“快速便捷、绿色低碳”的现代交通体系。
没有疫情影响的春天如约而至,花开四野,万物勃发,全市交通系统闻令而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交通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擂响战鼓,全面加快构建安全畅通、集约高效、便捷公平、绿色智慧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坚强保障。
充盈快速通道纵横动能。规划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交通方案,向上争取重大交通设施项目纳规。全面推进东兴高速东台段续建工程,确保2024年底建成通车;东延段项目指挥部已实质性运转,近期进场施工,力争2025年建成通车,形成市域东西向快速走廊。
补齐国省干线末梢短板。352省道东台西段正开展全线杆线迁改和施工便道等前期工作,取得用地批复即开工。规划建设226省道东台段,完善东台腹地干线网络,加强南部乡镇快速联系。
加快城乡交通一体融合。启动北海路东延至四包路工程,推进金海路跨通榆河大桥及下穿新长铁路段项目建设,建成串场河景苑桥、红兰桥及木港路跨梓辛河桥,促进“一城三区”融合发展。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18公里、桥梁60座,同步实施80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
完善枢纽门户集成功能。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南广场)工程,建成地面公交客运站、旅游集散中心、700个地下停车位,实现高铁、公路客运、城乡公交、出租出行“零换乘”。内河港中心作业区尽快开工,年内建成电商仓储库、码头堆场和停车场主体并投入使用,促进多式联运等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的发展。
助推客运公交提速扩面。提高客车智能化、品质化、舒适化水平,与高铁错位发展。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推出“景区门票+公交票”优惠联票,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加密公交班次,缩短发车间隔,延长运营时间,全面提升群众乘车满意度。
发展绿色低碳交通运输。积极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等车船运载工具,加快完善加气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资源统筹利用,确保交通工程循环利用率超90%。开展交通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推动运输、生态、旅游复合发展。(叶海慧 张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