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钢筋森林间萌生出柔软的诗韵,城市肌理中便流淌出幸福的暖意。自2023年启动城市更新与功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超200亿元,推动城市从“功能完善”迈向“品质跃升”,书写了一幅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建新画卷。
“安居”到“优居”
暖心跨越
“我们楼安装了新电梯,实现了平层入户,最近不少人都慕名前来参观。”姜胜林和汪美玲夫妇言语间颇为自豪。今年1月,随着首部平层入户电梯在东坝小区落地,我市加装电梯迎来再次“革新”,以往的“错层”变“通途”,真正实现无障碍通行。
世纪大厦小区二单元,一台崭新的电梯已于年初启用运行,这是我市首台换新的老旧住宅电梯。在启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项目后,首批申报成功的34台电梯已于3月底全部完工。
以老旧小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为抓手,各小区因地制宜形成“改造菜单”,让“老居民”拥抱“新生活”。截至目前,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31个,惠及居民3万多户,加装和更换电梯80多部,永定巷片区上榜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安置房建设同步发力,2024年,吕嘉园、何垛湾、美棠水岸等6个安置小区交付房源近4000套,2000多户回迁群众喜圆安居梦。
同时,增加“好房子”供给,积极布局养老地产、康养地产,满足群众多元化、品质化住房需求,让群众不仅“住有所居”,更“住有优居”。
“通达”到“通畅”
硬核进阶
道路连接民心民意,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以“外联内畅”为目标,不断畅通完善城市“毛细血管”,提升城市承载和道路通达能力。
作为南北向的城市次干道路,红兰路连通多条主要道路,但两侧居民区密集,且与金海路的交叉路口比较狭窄,人车混行,经常拥堵。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吉庆路与金海路交叉路口。在交通高峰时段,金海路的车流量最高达到每小时2700辆,远超道路原本的承载能力。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市住建局联合相关部门,依托新型警务运行体系,分析研判“人、车、路”等要素进行针对性改造,曾经拥堵的道路焕然一新,通行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车辆、行人各行其道,市民出行的安全系数大幅提升。
范公路片区更新、红兰路堵点改造、东园路沿线疏导、红兰路西延、景三路和东进路改造等一批循环路网建成通车;泰东河路、宁树路、惠民西路、新民路堵点改造等一批工程正在或即将实施;金山金谷巷、金山北巷、海新小区(西区)西侧巷等18条背街后巷及市政道路完成更新改造……
截至目前,东台城市道路达到370公里,路网密度达9.2公里/平方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正托起城市发展新速度。
“见绿”到“享绿”
诗意蝶变
四月清晨,通榆河畔的紫藤廊架下,市民陈丽平带着孙女正在辨认花草品种;午后时分,网界河无界汇智慧公园的草坪上,熊玲玲和她的朋友们利用周末露营野餐;华灯初上,何垛河畔的主题公园内,摄影爱好者们架起三脚架,定格滨水绿岸的璀璨夜景……这些美好场景,源于全市多处开放的共享绿地。
4月14日,282处江苏第三批开放共享绿地清单“上新”,东台有5处开放共享城市绿地上榜,分别是体育公园、通榆河风光带(南延)、北海广场、体育广场、海道桥桥头公园。至此,我市三批开放共享城市绿地达到21处。
自2022年全省启动“乐享园林”民生实事工程以来,我市以“300米见绿、500米入园”为目标,重点推进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公共空间林荫化、滨水绿岸等建设。截至目前,口袋公园总数超过10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7平方米,总面积超20公顷。这些精心打造的口袋公园如同翡翠明珠,镶嵌在城市肌理之间,将“诗与远方”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2025年是城市更新与功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聚焦产业发展和群众需求,我市以“未来视野”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服务功能,城市载体优势更加明显,品质宜居内涵更加丰富,城市首位度和辐射带动力与日俱增。
到年底,随着金融服务中心、鼓楼邻里中心等一批功能项目建成投运,15分钟生活圈、5分钟便民圈高质量全覆盖;碧之源污水厂搬迁扩建、城市河道内污水管网上岸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保持领先;新建建筑无障碍设施达标率100%,既有建筑无障碍改造达标率超80%,全龄友好城市加速建设。同时,持续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实时监测市政设施,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东台正以“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城市更新书写可复制的示范样本。(顾春晖 陈社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