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对,是这个味道!
是小时候的滋味,
我想家了!
8月20日晚,在福建省军区第二干休所食堂,98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朱国钧面对一碗来自家乡的鱼汤面浊泪盈眶。

他16岁身披戎装离乡,80多年后终于在一碗面中一解乡愁。
看到老人如此激动,千里奔赴福州为他做面的章国荣顿时忘记了旅途的疲惫。他说,这一趟,值!
同样觉得欣慰的还有东台老兵关爱小组一群人。
一个电话,他立即启程
事情得从8月19日下午说起,当天下午两点多,章国荣正在东台家中,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请他火速启程,赶往千里之外的福建省福州市——为一位东台籍老兵做一碗地道的东台鱼汤面。
章国荣做了一辈子的鱼汤面,这样的紧急“出征”,还是头一次。

电话是东台老兵关爱小组的杨爱国打过来的。
作为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先后有万余名东台子弟投身革命,他们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辗转定居在了外地。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牵头,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新四军研究会、市融媒体中心等部门联合开展了“致敬峥嵘岁月,情暖抗战老兵”行动,走近东台老兵,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
朱国钧老人,就是其中一位老兵。老人1942年参加革命,成为东台独立团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了鲁南、孟良崮、莱芜、淮海、渡江战役、解放上海以及抗美援朝战斗。老人一辈子在军营,三次重伤未下火线,体内至今留存三块弹片,是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见证,也是他用生命铸就的不朽勋章。离休后,老人定居在福州,他情系下一代,捐出20万元积蓄设立了“朱国钧奖学金”。
离家80多年,老人始终萦绕着一个心愿,那就是——家乡。

直到8月19日这天,我市老兵关爱小组一行5人,来到福建省军区第二干休所看望老人。
激动地和家乡人聊天、倾听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金学宏、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杨爱国带来的家乡故事、执意用东台民间习俗蛋茶接待家乡客人……一个上午,老人都沉浸在浓浓的乡情之中。
临别是依依不舍的,就在即将走出老人家门的时候,送行的老人的儿子朱方跃无意中提到:老父亲这么多年一直惦念着家乡鱼汤面的味道,可惜双腿在战场上受伤,行动很是不便,而我自己又不会做……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走出老人的家门,老兵关爱小组的成员就把这个临别“闲聊”当作了“头等大事”。如何为老人圆梦、让他吃到家乡的鱼汤面?
请东台人来福州做一碗正宗的东台鱼汤面?金学宏、杨爱国不谋而合。
于是,杨爱国立马尝试联系东台“鱼汤面”“六大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章国荣。让他给老兵做鱼汤面,一定是最地道的!
电话这头,章国荣知晓情况后,毫不犹豫地应允。
事不宜迟,金学宏会长立即安排随行的同志,在网上为章国荣订购赶赴福州的高铁票。

站了7小时,他抵达福州
旅途辗转,章国荣先由东台去往上海虹桥,再由上海虹桥中转前往福州。
由于订票仓促,只购到无座票。章国荣在列车上整整站了7个小时,19日晚上10点25分,章国荣抵达福州。顾不上小腿的胀和旅途的累,第二天天刚亮,章国荣就起床了。他要去菜场采办食材,“东台鱼汤面的食材,讲究的是个新鲜,一定得赶早买回来。”
与此同时,东台老兵关爱小组也忙碌了起来,他们推迟了下一站老兵慰问的时间,设法联系了干休所食堂,协调操作场所,好给章国荣提供“发挥”的空间。为了让朱国钧老人满意,市老促会、市新四军研究会将圆梦的每个细节都作了周密安排。
鲫鱼、鳝骨、猪骨,是熬出东台鱼汤面“滴点成珠”的密钥,菜场里,章国荣精心挑选着食材,不新鲜的不要,品质不好的不要。考虑老人离开家乡这么长的时间,章国荣决定再为老人做几道家乡菜。“东台六大碗是非常具有东台特色的传统菜,老人一定喜欢。”章国荣说,这也是他给老人准备的“惊喜”。
20日,在干休所食堂,章国荣顾不上和当地同行寒暄,来不及给家人报平安,他一头埋在了灶台。洗、切、炒……做了一辈子厨师的他,虽说手头游刃有余,可是心里还是挺紧张的。毕竟,他肩负了市老促会、新四军研究会的重托,也因为八十年前,东台鱼汤面的口味可能与现在有些差别,他尽可能按照学艺时掌握的技艺开火烹制、尽可能复制80年前的家乡味。
鱼汤面汤汁浓稠、茨菇烧肉绵软透鲜、东台劗肉(肉圆)酥而不柴、白菜茨菇炒百叶清爽利口、杂烩汇聚山海之味……章国荣恨不得将他知道的所有家乡味都端上桌,让老人一次尝个够。
这就是家乡的味道,我想家了
紧张的厨房忙碌后,20日傍晚时分,东台“六大碗”一一上桌。
下午五点,当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餐厅,看到满桌家乡菜时,顿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他想不到,自己的这个愿望,竟然在远在千里的福州实现了,更想不到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吃到这么多地道的家乡菜。
“这是戳豆腐”“对,烧杂烩,是这个味道”,看着一道道家乡菜,老人如数家珍,一一报出菜名。
当压轴主食东台鱼汤面摆放到老人面前时,老人缓缓捧起面碗,闭眼深深一嗅,再轻啜一口汤,他的声音颤抖了:“是小时候的滋味……”只见,几滴浊泪从老人眼角滚落,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席间,老人的话比平时多了很多,听着熟悉的乡音、看着家乡的亲人、品尝着家乡菜,他有说不完的话。“我这个老头活到今天,能吃到家乡的菜,想不到,真的想不到!”
宴席的尾声,朱国钧老人再次拉着家乡人的手,连声道谢!此时,意犹未尽的鱼汤面勾起了老人浓郁的思乡之情。他眼含热泪,轻声说了三个字:“想家了!”
瞬间,众人泪目……
看着渐渐关闭的电梯门,老兵慰问小组的他们,忽然觉得,这次千里奔赴的圆梦行动,值了!关爱老兵这事儿,还得继续下去,为更多的老兵圆梦!
赵小石 陈美林 王志昂 鲁爱霖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