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作业进步很大,但是这几个字的撇捺还要注意舒展一些……”课间,新曹小学老师姜龙凤总是抓紧时间为学生们释疑解惑。她的眼神里,既有老师的严谨,也有母亲般的温柔。
新曹小学规模不大,70名学生,20位老师,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姜龙凤现任四年级语文老师。她的课堂条理清晰、生动幽默,学生们积极活跃。同时,她对学生要求严格,特别是书写。学生写作业时,她总会在教室里来回指导,提醒孩子们认真对待。
1988年,20岁的姜龙凤回到家乡,在农村小学的讲台上一站就是38年。她见证了学校的变迁,也把一批又一批孩子送出了农村,将自己“熬”成了这所学校教龄最长的老师。
刚参加工作时,她是“全能型”教师,教过语文、道德与法治、劳动等多门课程。最艰难的时期,她连续两年带“复式班”,在同一间教室同时教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周近30节课。
生活的压力同样沉重。那时父亲重病在床,她白天上课,晚上照料父亲。重压之下,她的意志愈发坚定,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也愈发深沉。
“每天和孩子们打交道,面对各种新状况,让我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挑战性,也很有意义。”姜龙凤说。
38年来,姜龙凤见证了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土操场、旧校舍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塑胶跑道、明亮的教学楼和配备智能一体机的现代化教室。
“现在的条件比我们刚来的时候好太多了。”姜龙凤回忆道,过去住的是石灰墙的老房子,现在宿舍都有卫生间。教学理念也在进步,我们更注重与学生平等沟通,做他们的朋友。条件的改善也留住更多年轻人留在这里任教,这让姜龙凤倍感欣慰。
多年来,不少人劝她去条件更好的市区学校任教,她也曾纠结过,但始终舍不得这些孩子。“他们质朴、活泼、勤奋,让人打心眼里喜欢。”姜龙凤说,“他们的基础可能不如城里孩子,这正是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改变的地方。”
在教学中,她注重因材施教,每接一个新班都会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情况后制定小目标。“我们的目标不会定得太高,一般就是每次进步五六分,让孩子在成功中建立自信。”
从初为人师的严厉,到成为母亲后的温柔,再到如今的理性成熟,姜龙凤的教学风格在变,但对学生的爱从未改变。“姜老师有一颗慈母的心。”同事丁小平评价道,“她教过的学生都喜欢叫她‘姜妈妈’,我们老师都叫她‘姜大姐'。工作上有什么问题,她总是乐于帮助我们。”
38年如一日,姜龙凤用一支粉笔,书写了教育的初心与担当,成为同事眼中的“姜大姐”,学生心中永远的“姜妈妈”。(王茜 韦一)